阅读记录

第248章 分析 (第1/2页)

此事乃是机密,是他们等重臣和陛下秘密商议之后的决定 。通过让嫔妃省亲这事,挣钱填补国库亏缺。

这是机密,煜儿他怎么会知道?

“没人告诉我,是我自己猜到的。”林煜坦然说道,可林如海却不信。

“不可能。此事乃是机密,若无人告诉你,你不可能知道的。”林如海皱着眉头说道,他突然抬眸看林煜,眼神犀利的盯着林煜,神情严肃。

“你老实交代,是谁告诉你的?”

“你可知道,此事是机会一直未往外传。如今你知道了,若是传出去,那为父定会被怀疑是泄密之人。未经陛下允许泄露机密,你可知道这是何等重罪 ?”

“一旦为父被陛下怀疑泄露机密,那为父与你还林家都完了,你明白吗?”

林如海的声音都凌厉起来。

林煜见林如海生气了,他忙安抚林如海说道:“父亲您别生气,您听我说。这事真没人告诉我,是我自己分析出来的。我也没告诉别人。”

他事先早就知道不假,但此事并非没有可寻之迹。

林如海皱眉:“分析?”林如海显然不太相信。

“你如何分析也出来的?”

不林如海不相信林煜,实在是林如海一直觉得他们行事机密,连朝中一些大臣都未有察觉,林煜一个一直在家读书的书生,他是如何分析出来的。

林煜怕林如海怀疑他,他认真详细说给林如海听:“年前母亲准备年货,我陪着母亲在京城里转,去了不少商铺。”

“父亲您是知道的,大景的皇帝在京城都有铺子。我陪母亲去采买年货时发现好几家皇商家主都在京城,而他们的商铺进了不少货,其中有大批的木料和石料。”

“过年这么重要日子,几乎所有人都回家过年。可那些皇商都快过年了还滞留京中,此事不对劲。这是其一。”

“别外就是年前京城里来了不少外地人。过年他们没回家反倒是进京来,这也不对劲。这是其二。”

“我听他们聊天,知道他们是从各个地方进京的工匠。我打听了,皇家并未有修建宫殿行宫的消息。这么多工匠聚集京中,必定有事。这是其三。”

“一开始我想不明白,他们这些人进京做什么?滞留京中做什么?”

“直到听到宫里传出陛下恩允后宫嫔妃回娘家省亲,允许有重宇别墅的嫔妃娘家请旨奉嫔妃回娘家省亲这事;我才明白那些皇帝为何滞留京中,那些工匠又为何会大量进京。”

“显然,他们京进都是为了给想修重宇别墅的人家提供建筑材料的,是为了给嫔妃娘家修重宇别墅的。”

“父亲,能召集这么多皇商工匠进京,并且留在京中,只有皇家才能做得到。”

“这说明了,这事是陛下谋划的。父亲,聚集在京中的皇商和工匠已经暴露了你们的计划。只要有心之人,很快就会发现这些的。”

“今儿是初二,父亲您们现在赶紧安排还来得及。趁着还没人发现,赶紧消除隐患。”

“对了,儿子顺例再给您的建议。听说内务府有许多陈年旧物都留在生虫子,陛下何不旧物利用,拿来换钱呢。这是多好的机会啊。”

“父亲,您好好想想吧。儿子今天要陪薛氏回娘家拜年,儿子就不打扰您了。”

林煜说完就离开林如海的书房。

其实林煜今天来找林如海说这事,目的就是了为了告诉林如海他们的计划有破绽,并不保密。同时也提醒林如海赶紧想办法解决。

他们都是臣子,为君分忧是臣子的本分。此事若是没处理好,皇帝不会有错,错的就只能是他们这些臣子。

林如海是户部尚书,他首当其冲会被皇帝问责。身为林如海的儿子,林煜可不希望林如海被皇帝问责。不希望林如海一把年纪了,还遭罪 。

当然也是为了他自己。二月底他会参加会试,然后接着参加殿试。殿试之后他就会正式入仕为官。

林如海是他父亲,也是他官宦的引路人。有林如海在,他的仕途必定会顺利。若是林如海出事,他也必会受牵连。那他仕途就不会那么顺利了。

官场上永远都不缺落井下石之人。林如海的政敌会趁攻歼林如海。都说趁你病要你命,林如海若是出事,那就是他的政敌趁他病要他命的最佳时机。

林煜和林如海是父子,他们父子荣辱一体,林煜当然不希望林如海出事。

林如海看着林煜离开,林如海已经明白了林煜特地过来找他,跟他说这一番话的目的。

林煜现在离开的原因林如海也知道,因为林煜还未入仕,他不能过早参与官场上的事。

虽然林煜说的那些都是林煜发现的,但林如海不能跟人说,尤其是不能跟皇帝说林煜发现的。不能将林煜牵扯进这事中来。

毕竟后续会如何,谁也不知道。不将林煜牵扯进来就是对林煜最好的保护。

林如海是个聪明人,经林煜提醒他想到了很多。林煜离开不久

上一章   |   下一页   |   章节目录
最新小说: 经年宛如歌 从无头骑士异闻录开始的非日常 生常 薄总,太太又跟人去约会了 农女种田:我在古代做美妆 团宠五岁小奶团 调教天下,从给贵妃娘娘当太监开始 三国:绝命毒士,老曹劝我冷静! 诡秘:阿卡纳战争 我在大乾当老六 大明:崇祯你且去,汝江山妻嫂吾照之 重生八皇子,搅动王朝风云 大明:快!把朕绑了给皇太孙送去 开局全家流放:搬空国库去逃荒 旭日昭知 美食博主在古代发家致富 重塑新宋:从携带百亿物资开始 给未来自己的故事书 大周第一皇孙 祸害大明